找到相关内容75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支那内学院院训释(1)

    ,新知旧习,冉冉悠悠,寒暑数十,曾不闻诏之第一义,告之以师。有英挺之姿,凌霄之志,曰古之人,古之人,非斥大慢,即目狂马+矣。嗟乎冤哉!此慢若狂,毗卢遮那顶上行,宗门为赞之?尔见甚辄礼拜,又为斥之...僻执舛戾,终以自败,何足道哉!  难者曰:师者第一义也,若是,则参第一义已耳,为独师?  曰:觑破无明,麟角一人,弘法传灯,菩萨度众,宗门澈悟,不少大机,然多独觉。是故大乘不舍众生,师第一。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548506.html
  •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

    五念法门为其主要行径,在论中谈到云愿时说:GCK@15>“心常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大正二六、231中),谈到云何观察时说:GCK@15>“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一浅谈,也以此抛砖引玉,就教诸方贤哲,以益日后更深的理解。 #提要=目次 一、概论 二、观想极乐世界依报庄严   (一)引心入定以成观门   (二)由方便观入真实境   (三)陶炼心志以...

    向学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3350944.html
  • 关于儒、道、佛三家的理论极限

    》卷四) 其次看所答非所问。 谜语式的“机锋”问答,是禅宗僧徒间经常出现的对话方式。由于很多问题原本就不需要回答,所以,以答,便是件无所谓的事。僧问马祖:“‘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曰...”与“微笑”中得到了化解。而“默传”与“微笑”的凭藉,则是由外在世界的无限内化与内在世界的无限外化之相互交融所形成的“真心一元”。慧能说:“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既空...

    韩东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952029.html
  • 对唯识学中意与触二心所生起次第之初探

    色法。  (一)剖析《大乘五蕴论》把触心所排在意心所之前的原因  《大乘五蕴论》云:  云行蕴?谓除受想,诸余心法及心不相应行。云何名为诸余心法?谓彼诸法与心相应。彼复云?谓触、意、受、想、思。...阿毗达磨俱舍论》中,就是把触排在意之前的。如论云:  地,谓行处。若此是彼所行处,即说此为彼法地。大法地故,名为大地;此中若法,大地所有,名大地法。谓法恒于一切心有。彼法是?颂曰:受想思触欲,慧念与...

    崇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2055075.html
  • 论究“有灭涅槃”对印顺导师初期大乘菩萨观之启发性

    12中,谈及“果正受”时,有引用此经为佐证,如说:  问:云果正受?何故名果正受?谁修谁令起?何故修?云修?云意?彼成就几缘?几缘住?几缘为起?此正受世间耶?出世间耶?  答:云果正受者,此...井水而不身触来形容,也因此,一般亦会以“井水喻”来描述本经要旨。  印顺导师自称是大乘行者,穷其一生游心法海的目的,无非就是探寻佛法中究竟真实与现实世间的差距,乃至欲透过三藏的义理中,抉择出佛教在发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656274.html
  • 正性离生

    法,  斯有是处…乃至广说。(大正27,5b11~17)   此中,《大毗婆沙论》所谓的“正性离生”与《大智度论》中的“菩萨位”有异同?  本文即是想依“正性离生”些探讨,进而次第讨论大乘“菩萨位...:  (1)、《大毗婆沙论》卷3:  尊者世友如是说:有诵名入正性离生,谓诸圣道,永灭颠倒故名正性。(大正27,13c22~24)  (2)、《顺正理论》卷30〈辩缘起品〉:  名正性?谓世尊言:...

    戴裕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5456556.html
  •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

    则略指三门,大意在一顿。……听者因观?……六根净位,能以一妙音,遍满三千界,随意悉能至,则能传秘教。’[43] 对于修习传统声闻禅法,并且显发大乘禅波罗蜜义的观点是:  菩萨所行禅定,云名波罗蜜...可见玄奘大师翻译成果对后人禅学思想的影响之外,也能了解自智者大师之后,汉传佛教全盘消化印度禅学并建构修行体系的成果,这是本文撰的第二个动机。  二、研究概念的提出  (一)‘治学方法’的两个对比概念...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257494.html
  • 沩仰宗概观(2)

    时期,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体现了一代高僧的风骨。《宋高僧传》卷十二载:“俄而会昌中,例遭黜退,众人悲泣者、惋叹者,諲晏如也。曰:‘大丈夫钟此厄会,岂非命也?夫儿女之情乎!’”[42]孔子说:“...禅师的法嗣承袭,来一个粗浅的介绍。   福州(一“长庆”)大安禅师(公元七九二年~公元八八三年)俗姓陈,福州唐县人。大安少年时期于黄檗寺出家,修学律乘,后自念虽修学勤苦而未闻玄极之理,于是一人出寺...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4558610.html
  • 《瑜伽师地论》叙

    所学处,曰如是学,曰能修学,立十六品,为菩提分持。曰所学处者:菩萨观行,利他为本,故先之于〈自他利〉。行不孤起,必依于理,故次之于〈真实义〉。既证真实,遂有妙用,故次之于〈威力〉。威力?成熟自他,故...《瑜伽师地论》叙   欧阳竟无   -------------------------------------------------------------------------------...

    欧阳竟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0262297.html
  • 舍利弗问经略注

    名不行法者?  闻者,亲从佛闻;传闻者,辗转传闻。行法者,既闻法已,即能信受奉行;不行法者,不遵佛诲,不守佛教也。  二、答。有二,初、赞许。  佛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众生如是问,谛听谛听,吾...?”佥曰:“愿皆勿坏!如不得已,坏房可耳!”王大忿厉曰:“云不可?”因遂害之,无问少长,血流成川。  鸡雀寺一鸡园寺,梵云屈屈吒阿滥摩僧伽蓝,在摩揭陀国波吒厘子城侧,阿育王所建,见《大唐西域记》卷...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5265312.html